1. 首页
  2. 资讯

发一个稳定币要多少钱?

撰文:律动

从华尔街的投行,到湾区的科技公司,再到亚洲的金融巨头与支付平台,越来越多企业盯上了同一门生意——稳定币发行。

规模效应下,稳定币发行商的边际发行成本为零,在他们眼中这像是一场稳赚不赔的套利游戏。在当前的全球利率环境下,利差收益无比诱人,稳定币发行方只需把用户的美元存进短期美债,每年就能稳定靠 4~5% 的利差收入躺赚数十亿美元。

Tether 和 Circle 早已证明这条路行得通,而随着不同地区的稳定币法案逐步落地,合规路径也变得更清晰,越来越多企业跃跃欲试,连 PayPal、Stripe 这样的 FinTech 巨头也都在迅速入场。更不用说稳定币还天然具备与支付、跨境结算乃至 Web3 场景整合的能力,想象空间巨大。

稳定币,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公司的必争之地。

但问题也正在这里,很多人只看到了稳定币「看起来无风险」的套利逻辑,却忽略了这是一个重资本、高门槛的生意。

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合法合规地发行一款稳定币,到底要花多少钱?

本文将拆解一枚稳定币背后的真实成本,告诉你这场看似轻巧的套利生意,到底值不值得做。

稳定币发行背后的几笔账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发行稳定币无非是发一个链上资产,从技术层面看似乎门槛不高。

然而,真正以合规身份、面向全球用户推出一款稳定币,其背后的组织结构与系统要求远比想象中复杂。不仅涉及金融牌照、审计,更包括资金托管、储备管理、系统安全与持续运维等多个维度的重资产投入。

从成本与复杂度来看,其整体建设要求已不亚于一家中型银行或合规交易平台。

稳定币发行方面临的第一道门槛,是合规体系的构建。

他们往往需要同步应对多个司法辖区的监管要求,获取包括美国 MSB、纽约州 BitLicense、欧盟 MiCA、新加坡 VASP 等关键性牌照。这些牌照背后,是详尽的财务披露、反洗钱机制,以及持续的监控与合规报告义务。

对标具备跨境支付能力的中型银行,稳定币发行方每年的合规与法律支出往往高达千万美元,只为满足最基本的跨境运营资格。

除了牌照,KYC/AML 系统的搭建也属硬性要求。项目方通常需引入成熟的服务商、合规顾问与外包团队,持续运营客户尽职调查、链上审查、地址黑名单管理等一整套机制。

在监管趋严的今天,若无法建立强韧的 KYC 与交易审查能力,几乎难以获得主要市场的准入许可。

市场分析指出,HashKey 为申请香港 VASP 牌照,所需的各项成本总和高达 2000 万至 5000 万港币,且需配备至少 2 名监管负责人(RO),并必须与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费用比传统行业高出数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 区块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