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公地悲剧系列:Polymarket 的数据索引之殇
撰文:shew
摘要欢迎来到 GCC Research 专栏的「加密公地悲剧」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聚焦那些加密世界中处于关键节点却逐渐失范的「公共物品」。它们是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但往往面临激励不足、治理失衡、甚至逐渐中心化的困境。加密技术所追求的理想和现实中的冗余稳定性,正在这些角落里经历严峻的考验。
本期,我们聚焦以太坊生态中最为「出圈」的应用之一:Polymarket 及其数据索引工具。尤其是今年以来,围绕特朗普胜选、乌克兰稀土交易的预言机操控、泽连斯基西服颜色的政治赌注等事件,使得 Polymarket 多次成为舆论焦点,它所承载的资金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更是让这些争议变得不容忽视。
然而,这个代表「去中心化预测市场」的产品,它的关键基础模块——数据索引,真的实现了去中心化吗?为什么像 The Graph 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未能承担起预期的角色?一个真正可用、可持续的数据索引公共物品,又应具备怎样的形态?
一、一个中心化数据平台宕机引发的连锁反应2024 年 7 月,Goldsky 发生了长达六小时的宕机事故( Goldsky 是一家面向 Web3 开发者的实时区块链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提供索引、子图与流式数据服务,帮助快速构建数据驱动的去中心化应用),导致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很大一部分项目陷入瘫痪,比如 DeFi 前端无法显示用户的仓位以及余额数据,预测市场 Polymarket 无法显示正确的数据,无数项目在前端用户看来似乎已经完全无法使用。
这在去中心化应用的世界里本不应该发生。毕竟,区块链技术的设计的最初目的不就是消除单点故障吗?Goldsky 事件暴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虽然区块链本身已经尽可能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但是构建在链上的应用使用的基础设施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中心化服务。
究其原因,区块链数据索引与检索属于「非排他、非竞争性」的数字公共产品,使用者往往期望免费或极低费率,但其背后却需要持续投入高强度的硬件、存储、带宽与运维人力。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时,就会出现赢家通吃的集中化格局:只要一家服务商在速度和资本上取得先发优势,开发者便倾向把所有查询流量导向该服务,从而重新形成单点依赖。Gitcoin 等公益项目已反复强调,「开源基础设施能创造数十亿美元价值,但作者却往往无法靠它偿还房贷」 。
这警醒我们,去中心化世界迫切需要通过公共产品资助、再分配或社区驱动的举措来丰富 Web3 基础设施的多样性,否则会出现中心化的问题。我们呼吁 DApp 开发者构建本地优先的产品,也呼吁技术社区在 DApp 设计时考虑数据检索服务失效的情况,保证用户在无数据检索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仍可以与项目交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 区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