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谁能成为中国稳定币技术底座?四大「国家级」公链同台竞技

撰文:Frank,PANews

稳定币正在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战略新赛道,美国、欧盟、香港等地正竞相推出监管法规,力图抢占先机。然而,任何稳定币的发行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底层基础设施——公链。

在此背景下,「我国尚无全球影响力公链,应由央国企主导建设」的业内观点引发热议。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容易忽视一个事实:自 2016 年区块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以来,一个由「国家队」主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已然成型。

从全球连接器 BSN、产业底座「星火·链网」,到技术基石「长安链」,再到作为公链「特例」的树图链(Conflux),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区块链版图。随着稳定币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些网络中,谁最有可能突破重围,成为承载中国稳定币愿景、并面向全球的信任底座?

要准确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必须对「公链」(公有链)这一术语在中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定义。直接将其等同于无需许可链会产生严重的概念偏差。在中国,国家层面推动的「公链」,其本质更接近于一个由国家引导、允许多方参与、但最终可控的「公共基础设施」或「信任基础设施」 。

在这其中,目前在行业当中影响力较高的几个分别是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星火·链网、「长安链」以及近期引发讨论的公链 Conflux 等。PANews 针对这些区块链网络进行一次盘点分析,看看谁更有可能成为中国稳定币的底座?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多框架适配,主打无币理念

2018 年,BSN 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北京红枣科技等单位联合发起,是一个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目前有 BSN 专网和 BSN 公网构成,其中 BSN 专网主要服务于企业,主要是「BSN 分布式云管平台」,支持在各类物理 IDC 机房、公有云和私有云部署,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云系统环境。

BSN 公网则更偏向于我们熟知的公链和联盟链概念。在 BSN 公网体系,分为 BSN-DDC 基础网络(面向中国的开放联盟链),以及 BSN Spartan 网络(一个由无币公链组成的公共分布式云服务网络),面向海外市场。

目前,在 DDC 网络体系当中,已有延安链、文昌链、泰安链、武汉链、中移链等多个开放联盟链。这些网络采用如 Ethereum、EOS、FISCO BCOS、Corda 等网络框架,主要的应用场景有 NFT(数字藏品)、分布式域名、分布式身份(DID)、可信数据存证等。DDC 网络体系是一个联盟链体系,且没有代币设计,平时的链上服务费用需要通过法币充值,且面向国内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 区块报

相关推荐